A.膠囊在使用前應經(jīng)過檢查,不得漏氣 B.從開始澆筑混凝土到膠囊放氣時止,其充氣壓力應保持穩(wěn)定 C.澆筑混凝土時,為了防止膠囊上浮和偏位,應用定位箍筋與外模連接加以固定 D.混凝土應對稱平衡地澆筑 E.膠囊放氣時間應經(jīng)過試驗確定,以混凝土強度達到膠囊放氣后構件不致引起變形為宜
A.在進行配合比試驗時,根據(jù)圖樣的強度要求,選擇水化熱低的水泥,改善集料級配,降低水灰比,選擇優(yōu)質(zhì)外加劑并盡量減少水泥用量(在符合JTJ/T041—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范圍內(nèi)) B.承臺厚度較大時,可分成幾層較薄的澆筑層,以增加散熱面;延長澆筑時間和散熱時間,使混凝土升溫值得以減小 C.分層時每層厚度可取1.5m左右,每層澆筑間隔時間6~7d D.在混凝土澆筑體內(nèi),埋設冷卻管通水冷卻。冷卻管宜采用導熱性能較好并具有一定強度的輸水鋼管 E.輸送冷卻水時,應注意冷卻水與混凝土之間的溫差不宜過大
A.滑升模板澆筑墩臺混凝土時宜采用低流動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 B.澆筑應分層分段進行,各段應澆筑到距模板上口不少于100~150mm的位置為止 C.振搗應采用插入式振搗器 D.每一整體結構的澆筑應連續(xù)進行,若因故中斷,則應按施工縫處理 E.混凝土脫模時的強度宜為0.2~0.5MPa,脫模后如表面有缺陷,應及時予以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