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目前的產品年銷量為20000件,邊際貢獻為120000元。甲公司對原有的產品進行來了研發(fā),開發(fā)出新產品A和新產品B。A產品的售價為5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30元;B產品的售價為8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60元。經研究決定,A、B兩種產品-起投產,年產銷量將分別為4000件和6000件,并使原有產品的產銷量減少40%。另外,還需要額外增加輔助生產沒備,這將導致每年的固定成本增加7000元。
要求:
(1)計算甲公司A、B兩種產品的聯(lián)合單位年銷售量(A和B視為聯(lián)合單位,A和B的比按2:3計算);
(2)計算甲公司A、B兩種產品的聯(lián)合單位的聯(lián)合單價和聯(lián)合單位變動成本;
(3)計算甲公司A、B兩種產品-起投產后新增的稅前利潤。
甲公司只生產和銷售A產品,已知單位產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分別為150、120和100元,固定制造費用為300000元。產品銷售費用符合Y=100000+50X的函數(shù)式,年固定管理費用為100000元。
該公司使用的生產線是5年前取得的,現(xiàn)在已達報廢的程度,因此,公司決定更換新設備。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是購買和現(xiàn)有生產線相同的設備,使用此設備,預計各項成本費用保持不變。二是購買-條新型號的生產線,由于其自動化程度較高,可以使單位直接人工成本降低20元,同時,每年增加折舊300000元,其余成本費用保持不變。
公司銷售部門經過預測,明年公司的產銷量預計在本年14000件的基礎上提高20%,以后各年的產銷量穩(wěn)定不變,假定產品的單價為500元。
要求:
(1)分別計算兩個方案的保本點;
(2)計算兩方案利潤相等時的產銷量;
(3)決策公司應該選擇哪種生產線。
甲公司只生產-種A產品,為了更好地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該公司財務經理正在使用2011年相關數(shù)據進行量本利分析,有關資料如下:
(1)2011年產銷量為8000件,每件價格1000元。
(2)生產A產品需要的專利技術需要從外部購買取得,甲公司每年除向技術轉讓方支付50萬的固定專利使用費外,還需按銷售收入的10%支付變動專利使用費。
(3)2011年直接材料費用200萬元,均為變動成本。
(4)2011年人工成本總額為180萬元,其中:生產工人采取計件工資制度,全年人工成本支出120萬元,管理人員采取固定工資制度,全年人工成本支出為60萬元。
(5)2011年折舊費用總額為95萬元,其中管理部門計提折舊費用15萬元,生產部門計提折舊費用80萬元。
(6)2011年發(fā)生其他成本及管理費用87萬元,其中40萬元為變動成本,47萬元為固定成本。
要求:
(1)計算A產品的單位邊際貢獻、保本銷售量和安全邊際率;
(2)計算甲公司利潤對銷售量和單價的敏感系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