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AB為剛性桿,長為3a。A端鉸接于墻壁上,在C、B兩處分別用同材料、同面積的①、②兩桿拉住,使AB桿保持水平。在D點作用荷載F后,求兩桿內產生的應力。設彈性模量為E,橫截面面積為A。
如圖中所示鋼梁,截面為圓形截面,已知試按第三強度理論設計AB軸的許可載荷。
工字鋼No16制成的簡支梁上作用著集中力P,在截面C-C離中性軸距離為y=8cm的外層纖維上,用標距S=20mm的應變計測量得伸長ΔS=0.008mm。若梁的跨度l=1.5m,彈性模量E=2×105MPa,求P力的大小。
由題意可得:
在受力構件的某點處的應力狀態(tài)為如圖a、b所示的兩應力狀態(tài)之和,試求該點處的主應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
性材料的實心圓軸扭轉,當扭矩T超過屈服扭矩Tp時,橫截面上切應力沿半徑方向的分布是()。
圖示二軸,用突緣與螺栓相連接,其中六個螺栓均勻排列在直徑為D1的圓周上,另外四個螺栓則均勻排列在直徑為D2的圓周上。設扭力偶矩為M,各螺栓的材料相同、直徑均為d,試計算螺栓剪切面上的切應力。
長度l=1.2m、橫截面面積為1.10×10-3m2的鋁制圓筒放置在固定的剛性塊上;直徑d=15.0mm的鋼桿BC懸掛在鋁筒頂端的剛性板上;鋁制圓筒的軸線與鋼桿的軸線重合。若在鋼桿的C端施加軸向拉力FP,且已知鋼和鋁的彈性模量分別為Es=200GPa,Ea=70GPa;軸向載荷FP=60kN,試求鋼桿C端向下移動的距離。
圖示結構中,各桿的拉壓剛度均為EA。節(jié)點B作用水平向左的力F,試求節(jié)點B的水平位移δx和鉛垂位移δ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