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在某種意義上,“考試不能作弊”是一個基本的道德原則。但是,怎么認定這種行為的非道德性呢?這里有兩種思路.雖然結(jié)論是一樣的,但出發(fā)點卻截然不同。一種思路是說:老師如果發(fā)現(xiàn)我作弊的話,他將判我的這門課程的成績?yōu)榱惴?;或者,如果這種行為蔓延開來的話,那么,考試最終就會變得形同虛設(shè),以致根本起不到考試本來應(yīng)該起到的作用。所以,考試不能作弊。
另一種思路是說:“考試不能作弊”是一個普遍的道德法則。如果你違反了“考試不能作弊”這樣一個普遍的道德法則的話,你實際上是在對大多數(shù)人經(jīng)過長期努力建立起來的,并且在理論上被證明是正當(dāng)?shù)哪欠N基本的道德原則進行挑戰(zhàn),而這既是不道德的,同時也是危險的。因此,即使沒有一個人實際上作弊,作弊這種行為也仍然是錯誤的。在對“考試不能作弊”這個道德原則所做的分析中,以上兩種思路分別代表了"么樣的道德理論?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答案:
第一種思路代表的是功利主義的道德理論,第二種思路代表的是義務(wù)論的道德理論。這兩種理論在處理現(xiàn)實問題時各有利弊。同學(xué)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