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中常常會有以下這些現象:
如有的教師在面對失敗時,認為自己一文不值;而有的人則認為自己要想獲得成功,他人必須對自己好;還有的人在遇到挫折時(如沒有如期晉升職稱,認為太糟糕了,生活簡直無法進行下去……等等,類似的現象在教師的群體中有很多。
問題:如何看待這些現象?請用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利斯的ABC理論并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
青春挫折綜合癥
青春挫折綜合癥是一種在青春期對待挫折的適應能力和心理防衛(wèi)機制尚不成熟或尚不完善而導致的在挫折面前無所適從,因而出現具有多種心理失調特征的心理異常。
例如,高一某班,剛剛組建的新集體,發(fā)生了這樣一些事情:
班會上,新當選的班長在前面主持選舉其他班委,他站在前面說了半天,其他同學在下面各干各的,沒人理他。這位班長感到自己丟了面子,認為以后沒法再干了,情緒低沉。第二天,向班主任遞上了“辭職報告”。
英語課上,老師叫一位同學讀課文,由于發(fā)音不準,引起許多同學的嘲笑,她感到羞恥,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以后,無論上什么課,她都拒絕回答老師的問題。
年級開展歌詠比賽,班主任制定一位歌唱的比較好的男生當領唱。有一次練唱,由于他起的調比較高,在高音區(qū),許多同學都沒能唱上去,因而受到一些同學的“指責”,無論教師怎么解釋勸說,他再也不愿意當領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