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八)
A公司的財務總監(jiān)就下列事項征詢項目合伙人甲的意見:
1.A公司于20×2年初投資500萬元設立一家全資子公司——F公司。20×3年1月31日,A公司將所持有的F公司股權的75%作價450萬元出售給G公司(非關聯(lián)公司),A公司所持的F公司剩余25%股權于該日的公允價值為150萬元。上述股權出售于20×3年1月31日完成后,A公司仍能對F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決策施加重大影響。F公司自設立之日至20×3年1月31日累計實現(xiàn)凈利潤50萬元(其中20×2年度實現(xiàn)凈利潤45萬元),從未進行利潤分配,除凈利潤的影響外,也無其他凈資產變動。F公司自設立之日至20×3年1月31日與A公司沒有任何交易。針對上述股權出售交易,財務總監(jiān)希望甲就A公司應如何分別計算其在20×3年1月個別財務報表及合并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金額提出分析意見。
2.A公司于20×3年1月31日以1700萬元的現(xiàn)金向H公司(非關聯(lián)公司)購買其全資子公司——I公司的全部股權。20×3年1月31日(購買日),I公司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為900萬元,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1650萬元。此外,A公司與H公司約定,若I公司20×3年凈利潤達到預定目標,A公司需向H公司追加支付現(xiàn)金200萬元。該或有對價于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為120萬元。針對上述股權購買交易,財務總監(jiān)希望甲就A公司如何計算其于20×3年1月31日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應確認的商譽金額提出分析意見。
針對資料(八)第1項和第2項,假定不考慮《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yè)道德守則》的規(guī)定,代項目合伙人甲逐項回答財務總監(jiān)提出的問題(不考慮相關稅費或遞延所得稅的影響)
資料(七)
A公司擬于20×3年向一非關聯(lián)公司收購其下屬全資子公司——D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A公司初步擬訂了三套收購方案,相應購買的股權比例和對價支付安排摘錄如下:
方案1:A公司僅收購D公司60%的股權,并且以A公司所持下屬全資子公司——E公司70%的股權為對價換取D公司上述60%的股權。
方案2:A公司僅收購D公司75%的股權,并且以支付現(xiàn)金750萬元作為對價。
方案3:A公司以1000萬元對價收購D公司全部股權,以現(xiàn)金100萬元外加E公司的全部股權(公允價值預計為900萬元)為對價換取D公司的全部股權。
針對資料(七)所列的方案1至方案3,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判斷每個方案的股權購買比例和對價支付安排是否滿足適用企業(yè)重組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有關條件(關于股權購買比例和對價支付安排的條件),并簡要說明理由。
資料(六)
B公司和C公司均為A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審計項目組在審計B公司和C公司的20×2年度財務報表時,注意到以下與持續(xù)經營假設有關的事項:
1.B公司近年來連續(xù)虧損,其20×2年12月31日的營運資金為負數(shù)。但B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的未來仍充滿信心,并已向審計項目組提供未來應對計劃,及未來5年的現(xiàn)金流量預測。此外,B公司管理層表示,B公司可以在必要時尋求A公司的財務支持以應對流動性風險。因此,B公司管理層認為按照持續(xù)經營假設編制B公司20×2年度財務報表是適當?shù)摹?br />
2.C公司經營狀況一直良好,但鑒于C公司產品的生產過程會對環(huán)境造成較大污染,C公司董事會于20×3年1月決定,C公司自20×3年7月1日起全面停產并進入清算程序。C公司管理層認為,停產的決定是在20×3年作出的,因此按照持續(xù)經營假設編制C公司20×2年度財務報表是適當?shù)摹?/p>
1.針對資料(六)第1項,對識別出的可能導致對B公司持續(xù)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簡要說明審計項目組應實施哪些審計程序,以確定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2.針對資料(六)第2項,判斷C公司管理層運用持續(xù)經營假設編制20×2年度財務報表是否適當,并簡要說明理由。